杭州宜居却不易居。/图虫创意
今年以来,在杭州湖滨大道、嘉里中心一带,每日都聚集着一大群摄影师和街拍网红,有网友疯传一条街拍警告:请速速避开任何拿着矿泉水瓶的人。
杭州街头,一位模特正在“街拍”。图/图虫创意
据钱江晚报报道,目前杭州的专职街拍摄影师有超过200人,而模特多达数十万。杭州任何一个热门景点,都有可能成为他们拍抖音的场景。
喧嚣的背后,杭州的城市气质正在被互联网迅速改变。三年前,网传杭州要跻身“北上广深杭”的一线城市阵营,人们纷纷赶往杭州入职互联网企业,隐约可见上世纪八十年代举国人民赴广东的情景。
1995年,马云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北漂。中国黄页上线后,他带着合伙人前往北京,拜会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。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源头,北京拥有最丰富的资源。
浙江本地人鲁迅就曾经如此描述杭州:
“杭州的市容,学起上海洋场的样子,总显得小家小气,气派不大……至于西湖风景,虽然宜人,湖光山色,也会消磨人的意志的……和苏小小认认乡亲,过着飘飘然的生活,也就无聊了。”
“杭州的市容,学起上海洋场的样子,总显得小家小气,气派不大……至于西湖风景,虽然宜人,湖光山色,也会消磨人的意志的……和苏小小认认乡亲,过着飘飘然的生活,也就无聊了。”
他一生辗转各地,先在北平,后到厦门,直至最后居住到上海,唯独没有回到自己浙江老家的杭州。
某种程度上,西湖这张名片正映射着杭州的性格。图/图虫创意
对于杭州,斗士鲁迅说得已然够直白,杭州是一座适合生活的城市,若要在这里干点事业,意志迟早会被消磨殆尽。
1999年,两次北漂皆处处碰壁之后,马云带领团队回到杭州创业,其中大概也饱含了无数辛酸。从创业资源到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,彼时的杭州不仅无法与北京相比,也无法匹敌身边的上海。
对于马云这样的浙江人,杭州成为出走无门,落魄归乡时的去处。
找寻一座装得下梦想的城市尤其重要。1945年,宗庆后出生于宿迁。四岁时,他们全家迁到杭州。1989年,他在杭州建立起了日后赫赫有名的娃哈哈。
若追究其家族渊源,身份显赫的钱塘宗氏,来自北宋名将宗泽之后,祖籍在遥远的北方。
山水之外,杭州欲创商业的江湖。图/图虫创意
今日的杭州,早已不具备两宋时吸引众多人口南迁的竞争力。在二三十年的城市发展中,它被戴上了一顶旅游城市的帽子。
春节时的杭州东站。图/图虫创意
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杭州,仅仅只有北京四分之一的市区面积加之拥堵不堪的交通,人们就会明白,襟江带湖的杭州能够满足一座旅游城市的需要,只是与一线城市比起来,却还相去甚远。
不论如今的媒体如何炒作杭州“准一线”的地位,盛产鱼米,同时拥有秀丽山水的杭州,很难甩掉那种消磨意志的生活气。
有人离开杭州寻找机会,也不乏探索淘金者在杭州功成名就。只是,杭州终究盛不下巨大的野心。在那些离开又回归的杭州人身上可以看出,它终究还是一座安放恋地情怀的旅游城市。
时间回到民国二十年,时任西湖艺术专科学校老师的张光钊对来杭的旅客说道:“杭州消费浩繁,生活奢靡,地价高雅,居住困难,寻觅栖宿,至为不易。”
最后,作为工薪阶层的他又补充道:“杭州市民除极少数自营房屋外,大都赁居而居。”而类似人力车夫一类的职业,即使不吃不喝五十年,也买不起杭州的一套房子。
成为一线的路上,往往拥堵和房价先行。图/图虫创意
2018年,一名杭州本地的八旬老人,在自己的房子被拆之后,不得不开始租房。这是他一辈子也没有经历过的事情。
在轰轰烈烈的“棚改货币化”大潮中,杭州的房价被进一步抬高。近二十年,我们听惯了太多关于拆迁暴富的故事。只是,此时的杭州人,拆迁可能致使他们一夜变穷。
随着政策的收紧,有的家庭120平米的房子被拆,最终拿到的拆迁款却不够买一套110平米的毛坯房,很多家庭只能靠自己贴钱买房。
获得拆迁款的杭州人,开始蜂拥买房。仅2016年,就有超过七成的杭州人购买商品房。那些在政策收紧之前,因拆迁获得千万巨额赔偿的家庭,更是手持巨资,四处找房。
拆迁带来的巨大能量得到释放。两年间,杭州房价涨幅超七成,临安涨幅则达到了惊人的150%。那些贴钱买房的本地人,有苦说不出。
城市的发展,有时只需看房子的发展。图/图虫创意
坐拥阿里巴巴与网易两家互联网巨头,外加众多互联网创业公司,同时聚集了全国超三分之一的电商网站。在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时代,杭州的吸引力使无数年轻人纷纷涌来。
外来人口的增多,无形中再次抬高了处于高位的房价。2018年,杭州土地交易额已达到2498亿元,超越北上广,高居全国首位。
杭州真的接纳了这些挤公交的工薪族吗?图/图虫创意
跳出最近二十年中国的城市发展史,给杭州戴上“土地暴发户”的帽子,大概会背上不少骂名。誉满天下的杭州,一直是个名副其实的“网红”。
诗意杭州今安在?图/图虫创意
“杭漂”柳永曾留下了一曲千古传唱的《钱塘词》:“东南形胜,三吴都会, 钱塘自古繁华。 烟柳画桥,风帘翠幕,参差十万人家。”
来到杭州很容易,留在杭州却未必。图/图虫创意
猎聘大数据显示,2018年,杭州成为中高端人才最缺乏的城市,缺乏程度超过深圳。伴随着二三线城市在抢人大战中陆续推出一系列新政策,杭州面临的人才压力将不断加大。
然而,杭州颁布的人才政策却引起了人们的质疑。规定显示,“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并缴纳社保的,可直接落户”。其门槛之低,可见一斑。
质疑声音四起,如此低的落户门槛,对于缓解杭州高端人才缺乏的压力,究竟能起多大作用。如此大规模的吸引外来人口背后,其目的究竟是为了弥补人才缺口,还是为了消化房子,值得人们深思。
当更多外来人口在政策吸引下进入杭州,房地产需求或将被稳定在高位。值得怀疑的是,当房价一路走高,除了年薪较高的互联网企业员工,其他人是否有能力在杭州谋得方寸立足之地。
在杭州的潮汐里,年轻人来来去去。图/图虫创意
然而,不论从基础设施或产业基础,四座一线城市都有着巨大的优势。当媒体渲染着人人逃离北上广,人才个个入杭城的时候,大批大批的年轻人仍然将梦想寄托在四座一线城市上,不断弥补着前人离开的空缺。
杭州的又一个时代,何时来临?图/图虫创意
无需怀疑,现有的城市格局还将继续,“北上广深”依然会继续壮大。于杭州而言, 能否创造自己的时代,就要看这座千年名城的智慧了。
✎作者 | 陆兆谦
新周刊原创出品,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